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woo

疫情蔓延下 學習芬蘭式社交可行嗎?

Updated: Jan 4, 2022

新型冠狀病毒COVID-19持續肆虐各地,疫情更有在全球大爆發的勢頭,近日,就連意大利亦要宣布「封城」,一片恐慌正在歐洲彌漫著。北歐也不能幸免,丹麥、瑞典、挪威、芬蘭與冰島,五國確診人數合共超過700宗,但值得一提的是,在北歐五國之中,芬蘭的確診人數為最少(截至3月11日為30宗,遠低於其餘四國),這當中揭示了甚麼嗎?

芬蘭人或許給人一種與生俱來的冷漠感,但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對人充滿熱誠及人情味,只是芬蘭人對個人自由有著格外的追求——少互動、少寒暄,外人看在眼裡會覺得是不熱情的表現,但在芬蘭人眼裡這卻是禮貌的表現。正因為如此,芬蘭被外界冠以「社交恐懼症」的溫床地。

芬蘭人排隊,彼此保持至少1米距離。圖片來源:reddit

可是,芬蘭人卻不認同自己是社交恐懼的一群。縱然他們喜歡與陌生人保持至少1米(100厘米)的距離,例如排隊時人與人之間會隔得很開;又或是當巴士亭已經站了人時,後來的人會寧願在亭外受風吹雨打也不站到亭內。這看起來就像是社交恐懼症的徵狀,但如果你了解芬蘭人就會知道,事實上,他們是以不打擾他人為最高原則,不想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影響他人。赫爾辛基大學(University of Helsinki)歐洲史教授科爾布亦說過,這種「芬蘭式社交」,其實只是芬蘭人尊重個人空間的思維模式而已。芬蘭人是天生的「少說話多做事」派,他們重視個人空間,專注做自己該做的事。

香港人多擠逼,有人自製「一米距離衣」搭乘港鐵。

在「尊重個人空間」這個大原則的前提下,「與人保持1米距離」的做法說不定就是芬蘭在五國之中確診宗數最少的主因。而港大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亦指,若沒有戴口罩,就要與人保持6個階磚的距離,即約1米至1.8米,這樣會有助降低飛沫傳播的機會。在武漢肺炎疫情不斷擴大的情況下,參考芬蘭人的社交方式或許是其中一個可取的辦法,說到底,除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,還要勤洗手及外出時戴口罩,注意個人衛生,從根源避開感染源頭。

芬蘭人外表冷漠,其實他們十分有禮貌及富有人情味。

#武漢肺炎 #新型冠狀病毒 #保持一米距離 #芬蘭 #防疫

0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